郭美美舆情事件,网友直呼“还钱”!(4)

2019-08-03 17:00 来源:猎奇吧编辑整理 作者:佚名
    8月5日,红十字会迅速举行新闻发布会。人民网发布消息称中国红十字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对“郭美美”一案作出“声明”。5日19:33@人民日报转发了红十字会的这份声明。截止目前,该微博已被转发1177条,评论达8000多条。评论仍以质疑批评声音为主。分析网络数据发现,自8月5日发表声明之后,红会没有再发表任何相关的声明或言论。而是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鲁甸救灾中。从5日至17日,关于红十字会参与鲁甸就在的媒体报道达到了1000多条,且主要为正面的积极报道。8月5日至今,以“红十字会”和“郭美美”为关键词搜索,发现348条微博,而以“红十字会”与“鲁甸”为关键词搜索,则发现43384条微博,相比之下,可见网民对云南鲁甸救灾更加关注。郭美美事件带来的负面舆情热度开始有所降。 “郭美美事件”已清晰明了,但是正如红十字会副会长赵白鸽所言,红会的名誉恢复还需要时间。也如媒体评论所言,“洗白”红会,还需红会自身。据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统计2000条网民观点显示,34.5%的网民认为郭美美被刑拘的丑闻,无法中止公众对红会的持续追问和舆论监督。
     二、红会的舆情应对与效果
     上文中回溯了红会与“郭美美事件”有关的三次舆情事件。在每次舆情事件中,红会具体是如何进行舆情应对的呢,这些舆情应对产生的效果又是如何呢。这些正是本部分要探究的问题。
    (一)直接否认与努力重塑
     1、直接否认:适得其反、激化舆论
    2011年6月21日@郭美美在新浪微博炫富,事件持续发酵,迅速引发舆情事件。面对该事件,红十字会的第一反应是“否认”。@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6月22日12:24发表微博对该事件予以否认和澄清。接着,6月24日,红十字会在官方网站连续发表三份声明,称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关,并宣称将启动法律程序。但是这种“太过生硬”的声明显然没有达到公关的效果。截止6月29日24:00,@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微博被转载达3000多次,评论达15000余条,一片质疑批评之声音,许多网友甚至直呼“还钱”。
     6月27日认证为“环球时报”新浪用户@胡锡进发表微博称红会犯了低级错误,他称:“如果郭美美冒充红十字会人员,不是一天两天,红十字会为何没发现?干什么去了?出事以后,竟发那样的声明,一点危机公关常识都没有。他们的表现不仅伤害了自己的名誉,也伤害了国家慈善事业,还进一步打击了整个官方的公信力,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6月28日,“郭美美事件”曝出整整八天之后,红会终于召开媒体通气会。南方都市报对红会这次媒体通气会的报道称:“从新闻通稿可见,中国红十字会仍然以被动“否认”为其主要危机应对手段,对舆论所指其账目公开等问题依旧试图躲闪。尤其吊诡的是,在辩解审计署审出来的问题只针对“财政拨款”时,专门提到“不涉及社会捐款”,但财政拨款中存在的所谓‘使用的问题’是否也存在于社会捐款领域,却未见正面回应”。对于红会的简单“否认”式回应,媒体和网民都不满意。6月25日,红会发表声明第二天,央视《24小时》栏目对“郭美美事件”进行了报道,并称红会应“有声明,更需要有证据”,应用事实证明清白。28日,华商报指出,红十字会是时候站出来披露真相了。6月28日,红会举行媒体通气会仍然没有给出解释,仍停留在澄清否认的阶段,这再次触动了网络舆论,对于红会的质疑依然不断。相比于媒体,微博自媒体对于“郭美美事件”的舆情更为激烈,舆情也随着红会的一次次“声明”逐渐升级。为了了解自媒体舆情态势,对@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评论以及微博搜索结果进行了抽样分析,发现超过90%的言论充满负面情绪,并认为红会一次次的否认澄清毫无用处,必须给出解释。在“郭美美”舆情事件爆发初期,无论是官微、官网还是发布会的回应,红会对于该舆情事件的应对处理都是以“否认”为主要基调,试图撇清与郭美美的关系来挽救自身的形象和逐渐丧失的公信力。这种回应停留在“出现一个传言,否认一个传言”的层面,缺乏正面解释。观察网络舆论,不难发现,公众之所以关注“郭美美事件”,根源无非是认为红会不够公开透明,而红会却陷入一味的“撇清否认”中,显然难以打消公众疑虑,更奢谈平息负面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