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杀毛文龙真相 袁崇焕为什么杀毛文龙

2015-06-25 09:09 来源:猎奇吧编辑整理 作者:佚名

袁崇焕杀毛文龙真相 袁崇焕为什么杀毛文龙】袁崇焕究竟为什么杀毛文龙?在明末著多让后人看得眼花缭乱的迷案中,这也是一个让无数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问题。而在袁崇焕的罪状当中,如“市米资敌”、“潜携喇嘛”、“坚请入城”都有着让人或者一目了然,或者可以理解的目的,唯独这个“谋款斩帅”是最让人看不懂,也让无数网友们喷了N多口水。有说为了牢固控制东江的,有说为了与后金议和向后金示好的,不一而足。

  按理说,杀同样受赐尚方的一镇总兵、左都督,这不是一个很容易下决心的事,这件事的后果与卖给敌人的盟友粮食,或者在军队中带个喇嘛,那个严重程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不管毛文龙如何桀骜不驯,如何糜费钱粮,以官场的生态学来看,只要他毛文龙没有公然投敌,还站在明朝一边,作为辽东督师的袁崇焕就实在没有杀他的必要。而且所谓为了实际控制东江镇以图反攻实在是一个让所有了解内情的历史爱好者一同蛋疼的幌子。对明末历史稍有涉猎的人都知道,你袁崇焕直接控制的关宁军本身就是一堆烂帐,根本没有与后金大部队野战的能力,军官克饷、士兵冒籍、上上下下贪污成风,除了满、赵、祖等少数几个人的部队还稍有战斗力之外,整个关宁军根本就是一团扶不上墙的烂泥。你袁崇焕连自己直接控制的部队还没整顿好呢,八八地跑到千里之外去整顿人家毛文龙的部队?只要是脑子正常,谁都不会相信。挂羊头卖狗肉,向来是官僚们的拿手好戏,那么,此番袁崇焕迫不及待地要杀毛文龙,冠冕堂皇的羊头之下,又卖的是哪种狗肉呢?

  昨日夜读《三朝野纪》,忽然读到一则记载,前此从来没有听人讲过,但联系前前后后,也只有这种解释最为符合逻辑,是以拿出来抛砖引玉,跟大家伙儿掰扯掰扯。

  “按:文龙向为辽东参将。辽阳陷落,逃至海滨,适有难民数千,文龙以术笼络之,同航海至皮岛。盖皮岛居辽东、朝鲜、登莱之中,称孔道。文龙斩荆棘具器用,招集流民,通行商贾,凡南北货咸于毛处挂号乃得发。不数年,遂称雄镇。

  又掠沿海零丁,或指为奸细,故称临阵斩获,以是积功官都督,掛平辽将军印。逆贤时,内阉出镇各边,文龙亦疏请阉监其军。上即位,严汰冗兵,敕下山东抚按檄登莱兵备王廷试往。廷试受贿,遂称文龙兵马可用,绝无冒破,文龙亦惮上英明,思自立功名。遂与东奴通谋,愿捐金二百万易金、复二卫地,奏恢复功,邀上赏。

  己成约矣,袁崇焕觇知毛有成约,阴遣喇嘛僧通款,啖以厚利,冀解毛议以就袁。奴最重誓约,坚持不可。喇嘛僧曰:今惟有斩毛文龙。在彼不为负约,在我可以成功。袁遂以阅武为名,直造皮岛,大阅军士。毛置酒高会,次日,文龙进谒,袁亦置酒留宴。酒半,伏甲起,称有密旨,即座中擒文龙斩于辕门外。时崇焕布阵严整,众亦不敢犯。毛部下一千余人散往他处,余众悉就抚。事定然后入告,朝廷亦姑容之。”

  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这两家伙没一个好东西!

  毛文龙因为有与后金方面的密约,心里有鬼,袁崇焕暴起数其罪,毛文龙还以为密约被皇帝知晓,本身就挺怕崇祯的英明,这一下子就瞢了,束手就擒。袁崇焕以后这下子能搞定了,没想到后金方面看到这样,算是彻底看破了明朝的虚弱——我跟你还约什么约?我自己直接去拿那两百万两不行么?于是就有了几个月之后的己巳之变,畿辅残破,百姓流离,尸骨山积,万众一哭,这都是一个官方定的民族英雄和一个民间定的民族英雄两个干的好事!

  我为什么这样相信一个笔记野乘的记载呢?抛去其完全符合逻辑的记载不提,单说一个疑点:毛文龙被杀之前,于崇祯元年某月突然离奇地出现在了登州府,并待了一天迅速离开。内情有毛文龙给朝廷的一封奏疏可见:

  “臣自旅顺回长山,副总兵毛承禄报称敌准于二十二日西抵关宁。臣一闻言,不觉心胆俱碎,随传令各岛将领挑选步卒,分路截杀。臣亲督精兵随带沙唬等舩五十余只,扬帆旅顺,直抵三岔河地,步敌之来路而截杀之。不意一路逆风,于八月初二日铁山嘴开洋,遇东北龙风大飓,臣所坐舩桅舵俱折,阽荡四日四夜,命悬顷刻。各将舩只绝无影响。臣飘至黄县海口丰都县地方,距登州四十余里,稍得憩息,危而复安。登州抚臣孙国祯、道臣王廷试差官延臣进府,问以敌可灭否,臣犹慷慨自许。臣在登州一日即出海东去,忽报各将之舩有飘至黄河营者,有入角口者,有威海、文登等处者,甚而飘然至桑岛寸枝而官兵半失者。是一役也,意谓敌来截其进路,敌退堵其归途,首尾互击,敌在臣掌中矣。乃至坏我战艘、溺我战士,岂天心未厌敌,于不使臣计得行,一至此哉?嗟嗟!臣虽遇颠危,敌犹未知也。且臣岛兵四散分截,臣之兵进复东指,敌因此苍惶不敢出沈阳一步,此亦从目前而言之耳。若论其秣马养兵之志、垂涎宁远已非一日也。况目今纠合西虏远酋,四面分逞,督造战车,日夜不休,度其意,盖未肯即遽然帖服也。”(《明末史料丛编》第一集)

  转年八月,登莱总兵杨国柱一疏参劾毛文龙十大罪状,末尾提到了他这次离奇的出现,置问其“意欲何为”?(《崇祯长编》卷十二)

  太不合常理了,这一切事件的出现太过奇特了,让我不得不深思其中的奥妙。

  首先,武将上疏言事,这在明代虽然不能说绝对没有,但绝对是非常非常少见的(当然,除了毛文龙以外)。登莱总兵杨国柱以区区一介总兵,而且还是以防海为主业的二流总兵上疏,并且还不是说空话套话博取名声,而是像文官之间掐架那样,上来就摆出你死我活的架式胪列了毛文龙的十大罪状——他想干什么?

  其次,毛文龙七八年以来一直老老实实地呆在千里之外,绝口不提入朝,更不用说向积极向后金方面施加军事压力,大规模调动部队了,他出现在登州,什么意思?鬼才相信他在奏疏里的那一套,什么想要进攻三岔河,结果被风吹到黄县。八月开洋,傻子都知道,辽东适合航海的时间,一年之内只有一月,八月已属秋季,海风狂暴,片帆不敢入海,他毛文龙借这个机会出兵三岔?有病?

  这里面有鬼。

  七月份,登莱海防道王廷试造访皮岛,大阅东江兵力,上报朝廷说毛文龙养兵二万八千人。列位注意,这是朝廷与东江关系史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毛文龙向来善于狮子大开口,动不动就向朝廷要每年40万两白银,40万石米的额饷。朝廷也不傻,一直拖着不给,逼得急了给拿一点,也就天启那实心急的傻子总是拿内帑接济毛文龙。所以自有东江镇以来,毛文龙、登莱、户部三方就一直在东江镇的额饷问题上扯皮。现在终于有了定数了,二万八千人。按照明末九边一般的规矩,每兵月饷一两五钱,本色粮饷一石,外加草乾马料等折色,毛文龙终于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40万、40万额饷。不过聪明的他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紧接着给朝廷递了一封口气极其委屈的奏疏,报怨王廷试只呆在皮岛点兵,不肯去其他各岛,导致他还有大量的兵力没有得到查点。——无话可说,我只能讲,毛文龙太会办事了。

  崇祯在给毛文龙的回旨中完全是站在登莱海防道王廷试的一边说话,耐心地向毛文龙解释了朝廷粮饷的难处,希望他不要再闹了,要理解朝廷的苦心。哈哈哈哈,我看到这里,简直要把眼泪笑出来了。崇祯这个毛头小子,当真是像个孩子一样被毛文龙、王廷试这两个超级官场老油条耍,完全是被王廷试卖了还在帮着他数钱。明末的皇帝,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当的!

  也许有人会说,你太不纯洁了,也许毛文龙真的有那么多兵呢?你怎么就敢一口咬定毛文龙是跟王廷试一起做个扣让崇祯钻呢?

  嘿嘿,崇祯四年,大凌河被围,朝廷上下使出吃奶的力气要把大凌城里的祖大寿以及二万官兵救出来,危急时刻,崇祯想起了被朝廷养了十年之久的东江镇,命令当时的登抚孙元化急调东江镇官兵渡海援辽,急解大凌之围。结果呢?孙元化用尽浑身解数,凑出了一支部队,人数多少呢?三千!

  这支部队的长官是孔有德,因为这次援辽,激发了兵变,这三千东江兵把登莱糟蹋了近一年才扬长而去,投了黄吉台,孔有德也成为了臭名昭著的大汉奸,这是后话。不过这时,崇祯才明白自己原来被王廷试和毛文龙全伙给耍了。明末常挂在皇帝口头的一句话就:“要饷时有兵,打仗时没兵。”活生生的写照。

  说得远了,咱们再说回来:七月份王廷试刚刚去过皮岛,结果八月份毛文龙就迫不及待地又跑来登州一趟,干什么?联系上面《三朝野纪》的记载,我们终于可以恍然大悟了——毛文龙与后金方面的密约里定然有王廷试的一份!这是百分之一百合乎逻辑的。因为毛文龙再有钱,他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二百万来,而且拿自己的钱跟后金买地,这不符合他的性格。那么跟朝廷要钱,还是二百万这么大的数目,他就必须在朝廷里拉一个合伙人,谁呢?王廷试与孙国桢最合适不过了。我们稍微用脑子想一下就会明白,毛文龙急忙从皮岛千里迢迢跑到登莱跟王廷试、孙国桢面见密酌,必然是后金方面有了准确的消息,他们必须得商量一下才能把这么大一件事办成。这钱怎么要,东江方面要怎么配合,这当然必须得是毛文龙亲自来才说得清、才能保住密了。

  当然,这事最后没干成,黄台吉等得不耐烦,亲自来中原来取那二百万。这事件牵涉的人员,从毛文龙到孙国桢、王廷试直至袁崇焕,没一个有好下场的。事件虽然如此,却也令我们看透了明末的腐败与无能,这样一个以造假、糊弄上级、骗钱为主要职业的管理机构怎么会不亡国呢?